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探索人机协同育人新范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7:10:00    

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其智能化”课堂上,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张自强正通过AI(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机构设计迭代路径。作为国家首批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该校以“人工智能先导计划”为引擎,通过“平台+课程+管理”三维改革,重塑教育形态。

西安交大将2025年定为“人工智能赋能年”。学校与华为共建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孵化中心,部署DeepSeek(深度求索)等大模型,配套60余种AI应用功能;打造12个专业教育垂直大模型,形成涵盖79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语料库。

学校建设748间智慧教室,开发知识图谱课程32门、数字教材23种,上线慕课283门。“交小智”AI公共平台支持个性化AI应用创建,注册师生超1.6万人。

医学部亓坤团队在“数字化口腔医学”课程中,通过自研口腔影像分析算法优化DeepSeek-R1模型性能,构建“口腔颅颌面影像分析智能体”。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王瑛祺说:“借助智能体生成的案例库,能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视化思维链,培养临床诊断思维。”

西安交大构建覆盖所有学科的“1+3+4+N”AI专业体系,设计“1+1+X”课程矩阵,87门“智课”实现AI与教学深度融合。“材料物理性能”等课程借助AI开展建模、推理与项目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燃烧学”等课程采用“教师—学生—AI”三方研讨模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学校成立跨学科的校级AI教改虚拟教研室,定期组织培训研讨会、专家报告等,累计举办活动52场次,覆盖教师8000余人次。

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李宝童团队开发“三谱联动”教学框架,通过知识图谱导航、问题图谱拆解、能力图谱评估,结合RAG技术生成机构设计方案,学生可自主迭代设计路径。张自强在编程对抗中不仅掌握了机械原理,更深刻理解了AI底层逻辑。

西安交大教学咨询助手“仙交小i”提供24小时实时智能应答服务,集成选课咨询、学业查询、学术交流等功能,累计服务超50万次。

“西交学生智慧社区”整合第二课堂资源,全程记录学生学习成长轨迹。AI辅导员“晓梧”“晓桐”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分析,精准匹配学生需求,实现事务办理、心理疏导、求助引导、校规解读等功能。教学质量监测平台自动识别问题课堂和课堂问题并生成改进方案,形成“评价—引导—反馈—提高”质量闭环。

校长张立群院士表示,西安交大正在探索人机协同育人新范式,让AI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磨刀石”。学校通过系统性改革,让人工智能从教学工具升级为思维培养载体,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交大方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4日 第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冯丽

相关文章:

专业+专注,点燃“品质西海岸”建设强引擎04-16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为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重要支撑04-16

世界读书日调查:当AI能用1分钟概括一本书 你还会亲自阅读吗?04-15

医院→学校→社区,体重管理正逐渐覆盖生活全场景04-15

形式创新、内容多样 走进各地“国家安全教育”课04-14

当科创遇上艺术!兴华中学这场“智”感爆棚的科艺节,太好玩了!04-14

探索人机协同育人新范式04-14

多地多所中小学提前开学、违规补课被点名 有校领导被免职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