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我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加速建设的同时,也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4月10日,记者从中国国际管道会议暨技术装备展上获悉,多项管道核心技术获突破,我国能源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焊接机器人、无人机巡检等众多创新装备在展会集中展示。这套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油气管道全自动焊接检测机器人,可以实现从33毫米到1422毫米全部钢管口径的焊接,山地、沼泽、沙漠等全地形作业,直管与弯管组合的全类型焊口的焊接,以及全自动焊超声波检测。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这套为1422毫米超大口径天然气管道配备的内检测装备,可以较好识别管道本体损伤及应力状态,为超大口径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提供技术保障。这台大口径油气管道柔性内焊接机器人具备一键式智能化焊接、长距离管内自主行走、山区地形连续作业等功能,可大幅提升焊接质量和效率。

智能化转型开启油气管网新时代
从“钢铁巨龙”到“智慧脉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重塑能源运输体系。本届展会上,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成为焦点,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正重塑能源运输体系,为能源安全注入“智慧基因”。

这个大型长输天然气管网在线仿真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分区增量迭代法”算法,覆盖全国3万公里天然气管网,可以实时模拟运行状态,为能源调度提供“智慧大脑”。
记者在现场看到,全球首座火山岩储气库通过动态模拟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破解了火山岩断层多、密封性差的难题。系统实时调节压缩机参数,确保3000米深“地宫”高效储气。

目前,我国在油气管网巡检方面,“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巡护已全面应用,“管网大模型”以人工智能赋能10万公里油气管网建设和资源配置优化,西气东输四线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3000公里管道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油气管网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2025年我国将新建油气管道2000公里
记者从中国国际管道会议上获悉,油气“全国一张网”建设稳步推进,2025年我国将新建管道超2000公里。

今年以来,我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加速建设。虎林至长春天然气管道干线工程主体焊接完成、川气东送二线东段工程全面推进、福建与广东天然气管网联通工程开工建设。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表示,截至2024年,中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已突破19万公里,布局优化、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全国一张网”日臻完善,实现了管网设施高质量公平开放,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显著增强。

目前,我国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7%,管网90%以上技术对标全球达到领跑和并跑水平。我国一次管输能力攀升至3940亿方,新建储气能力35亿方,基础设施保供能力硬瓶颈基本消除。2025年,我国新建油气管道将达2000公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表示,油气管道是国家能源运输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从未来发展看,适应能源的结构性调整和新能源有效融合,更加有利于应用AI和数字化技术,构建新的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来源: 央视网
相关文章:
新型储能加速落地 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04-16
世界读书日调查:当AI能用1分钟概括一本书 你还会亲自阅读吗?04-15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之干字当头】云南易门产业园区推进污水管网建设 助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04-14
中信建投:全球核电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04-14
探索人机协同育人新范式04-14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深圳是中国海归创新创业最优选|百万英才汇南粤04-13
“椰”来了!我国首次从印尼进口鲜食椰子04-13
我国新增两处世界地质公园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