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羊城晚报特别报道|阳江: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3:15:00    

2025年4月29日《羊城晚报》A5版特别报道

金融活水润泽漠阳,近年来,阳江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通过创新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系列举措,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政策引领,构建金融服务新生态

在过去的一年,阳江全市金融运行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质效提升、成本下降”的良好态势。金融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存款、贷款分别同比增长8.0%和10.5%,在全省分别排第4和第2位,全年累计举办融资对接会23场,促成授信金额超85亿元。实施“首贷户”培育计划,全市新增首贷企业同比增长42%,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38个百分点。

工作人员正在为客户讲解相关金融政策 受访者供图

阳江市金融工作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阳江金融监管分局出台《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据了解,在过去的一年,阳江市金融系统以“营商环境年”建设为着力点,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积极推出减费让利新政策,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推动支付、征信、外汇等金融基础设施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普惠金融连着企业经营的“小生意”,关乎老百姓的“小日子”。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加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2024年向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3.21亿元、再贴现2680万元;向法人银行机构提供1034万元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引导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普惠小微等薄弱环节信贷投放。牵头联合七部门出台《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阳江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等六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截至2024年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24.8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7.8个百分点。

阳江金融监管分局牵头制定全市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共享、项目推送、问题磋商等措施,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为阳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推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派出7名业务骨干加入县(市、区)的各工作专班,组织对银行“网点地图”、小微企业金融产品进行梳理并做好推送宣传,指导银行机构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银行机构对7557户企业授信138.17亿元。

今年,阳江以“提升落实年”为工作主线,继续在制度创新、机制对接和标准衔接等方面加强全方位改革探索,全力打响“效率阳江、服务阳江、诚信阳江”品牌,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2025年阳江将继续优化金融服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资源向民营经济领域倾斜;建立“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机制,整合股权、信贷、担保、保险、金融租赁等各类资源,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用好科创、消费、外贸等领域的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工作,完善统计考核等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内外贸发展力度,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支持提振消费扩内需。

科技赋能,提升融资效率

金融如水,科技创新如舟,水涨船高。阳江市海上风电不断向深远海发展,拓展了“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储能”等新业态,阳江市金融机构创新打造系列“海上风电+”产业融合发展的专属金融支持新场景,有效满足了海上风电新业态的融资需求,促进海洋经济产业链的延伸。

阳江凝聚多部门政策合力,不断优化科技金融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瞄准“专精特新”,牵引“智改数转”,发放“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1000万元,落地粤东西北地区首笔科技创新和技术再贷款,年内发放金额16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科技支行、制造业服务中心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力度。制造业服务中心设立以来已对接制造业企业42家,科技支行对接科创企业19家,促成企业获得贷款70.8亿元。持续深化首贷金融服务,制作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两新”工作等重点领域产品汇编,强化首贷融资政策宣传。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与阳江市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先后3次向金融机构推送科技企业名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清单,拓展银企融资对接渠道,促成343家科技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阳江金融监管分局推动银行与市场监管局签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度合作协议,指导机构对接科技创新主体466家次。截至2025年3月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7倍。鼓励银行机构依托“粤信融”“中小融”等数字金融平台,创新推出“海洋牧场贷”“五金产业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精准匹配企业需求。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加大对工业园区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阳江农商银行针对工业园企业完善产权推出了“置厂贷”,支持园区企业完善厂房手续,盘活存量建筑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截至2024年末,累计发放“置厂贷”16笔,共计贷款金额约1.6亿元。针对“海洋牧场”的特点,创新推出了“蚝情贷”“水产致富贷”等专属金融产品,成立海洋牧场金融服务中心以更好地贴近“海洋牧场”企业,加强与闸坡、东平等渔业重镇合作,其中向闸坡渔委会提供5亿元海洋牧场专项授信贷款。截至2024年末,阳江农商银行“海洋牧场”贷款余额18.24亿元。

“躬耕”碧波,海上“放牧”。阳江金融机构积极对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打造“蓝色粮仓”。相关部门指导建行阳江市分行支持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该海上牧场装备单台养殖水体约为5000立方米,可养鱼约15万尾,投产后年渔获量预计可达75吨,年产值可达500万元;工行阳江分行成功落地粤西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广发银行阳江分行协助地方政府申报“闸坡世界级渔港”海洋牧场专项债项目5个,金额约55亿元;平安产险阳江中支落地全国首个平安智慧海洋研究中心。

大镬岛海域的深海网箱养殖基地 梁文栋 摄

信用筑基,优化金融生态

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发布《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推动各地将具有信息共享支持企业融资功能的平台整合为一个统一平台,并联通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形成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

阳江持续推进“信用阳江”建设,评定“信用镇”4个、“信用村”710个,惠及涉农主体8.2万个。同时,设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金融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0天,企业维权成本大幅降低。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阳江“获得信贷”指标排名持续上升,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阳江农商银行荣获“粤信融”平台、“信易贷”平台推广应用先进单位奖项 受访者供图

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指导金融机构深入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评价授信工作,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支撑、实施批量授信三项措施,实现海洋牧场“整域授信”和特色产业园“整园授信”,有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同时依托“农融通”平台,指导银行机构以大数据手段精准分析和评价涉农主体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辅助判断信贷业务风险,利用平台优势缩短放贷时间,为具有良好信用的涉农经济主体提供信贷支持。

邮储银行阳江市分行以数字化和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提升服务质效。在信用镇建设方面,与阳西县程村镇、阳春市双滘镇人民政府签订信贷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整镇授信”模式简化贷款流程,推广线上信用贷款,解决农户融资难题;在产品创新方面,推出“农担贷”“极速贷”等纯信用产品,实现随借随还,2024年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超31亿元,户均56万元。全面贯彻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累计为56家专精特新及科创企业发放贷款13.59亿元,结余4.45亿元。

农行阳江分行以推动“整村授信”“整园授信”“整域授信”“整链授信”等征信服务经济主体融资为己任,发挥驻镇帮镇扶村金融助理作用,下沉服务重心,贯通乡村市场,密切银政合作,围绕资金管理、项目融资、基础金融服务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因地制宜制定“一镇一金融服务方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用村信用户认定工作力度。同时,持续优化助农取款服务点结构,为农村金融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目前,已向全市670个行政村发放1.23万户农户信用贷款,增量近9亿元。

风劲潮涌,自当奋楫破浪。下一步,阳江将会统筹推动辖区金融机构凝心聚力,持续提升金融支持阳江“绿能之都”“国际风电城”建设服务质效,乘势而上,快马加鞭,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书写好新时代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优秀答卷。

美丽阳江 资料图

【一线观察】

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激活阳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当前,阳江正处在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不仅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迫切需求,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如何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成为阳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金融赋能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阳江作为粤西沿海城市,拥有合金材料、海上风电、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但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创新型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部分优质项目因资金短缺而发展受限。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就是要打通融资堵点,让企业“融得到、融得起、融得快”。

金融助力阳江特色产业发展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阳江在金融改革上已迈出坚实步伐:推广“银税互动”助力诚信企业获贷,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探索供应链金融支持产业集群……这些举措初见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倾斜,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让金融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

精准施策打造特色金融服务生态

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不能“一刀切”,而应立足阳江实际,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

一是聚焦产业需求,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海上风电、合金材料等新兴产业,可发展项目融资、债券等工具;对于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可推广订单融资、存货质押等供应链金融模式,盘活企业流动资金。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率。推动“数字金融+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优化信贷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加强“粤信融”等平台的推广应用,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是优化政策环境,增强市场信心。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此外,可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阳江重点项目建设。

江城区银岭工业小镇 受访者供图

金融生态优化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金融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关乎企业生存发展,更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阳江需以更大力度推动金融改革,构建“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科技赋能”的金融服务体系,让金融活水畅流实体经济。

未来,随着金融环境的持续改善,阳江有望在粤西经济带中脱颖而出,成为产融结合、创新驱动的标杆城市。金融强,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旺。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正是阳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文|戴灵敏

相关文章:

羊城晚报特别报道|阳江: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04-28

昂立教育:一季度净利润1332.08万元 同比增长22.93%04-28

中国石化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27.6%04-28

奔跑的大项目丨渤海之滨“孕育”绿色化工基地04-28

热搜第一!任贤齐重金买下青岛一条街房产?经纪人紧急回应04-28

岫岩多乡镇联动发力 绘就人居环境整治新画卷04-28

“政校企联动”!贵阳学院招聘会“热度爆棚”,五十多家企业集体“抢人才”!04-28

增速全省第一!延边州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