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来强子所在的班当老师,就觉得他和别的孩子有点儿不一样。他才十岁,眼神里却常常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忧郁和冷漠,做事也心不在焉,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总是答非所问。
有一次放学后,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然有学生来报告:“强子和同学打架了。”我急忙来到现场,在操场上看到强子正和另外一名男同学扭作一团。我让他们说说打架的原因。和强子打架的孩子说:“今天您布置写一篇《我的爸爸》的作文,强子背地里说您布置的是什么破作文,我就问他为什么不写这篇作文,问他‘你没有爸爸吗?’他就上来打我。”强子低着头红了眼眶:“我不是想说您的坏话,是他说我爸爸再也不回来了,我就忍不住要打他。”
我觉得有必要去强子家做一次家访。周末,我来到离学校一公里外的强子家。强子跟奶奶一起生活。家里的几亩薄田只能满足全家人基本的温饱。为了生计,强子的父母在去年春节后一道去了南方打工。
强子奶奶告诉我,强子这孩子心思重,当时父母走的时候,他就哭得很厉害,后来父母偷偷走了,他几乎三天没有吃饭,像变了一个人,也不爱说话了,没事就老看爸爸妈妈的照片。
联想到强子好几次对“爸爸”一词敏感的表现,我问强子:“爸爸去外地打工了,你是不是想爸爸了?看爸爸给你起的‘强子’这个小名,肯定也是希望你做个坚强的孩子呢。”强子没有说话,只是把头低到了胸口。“想爸爸了就给他打个电话吧。”我说着把手机递给他,他摇了摇头。我看到他眼里有泪光,但是他明显在克制着自己。
回来的路上,我打了一个电话给强子的爸爸,把孩子的情况和思想的波动同他做了沟通:“也许在外面可以挣更多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可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陪伴和关心。你们要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避免因为亲情的缺失造成孩子心灵上的阴影。”强子的爸爸也似乎有所领悟。
到寒假时,我再次去强子家里家访,看到他爸爸妈妈都回来了,我们聊起了孩子在家和在校的各种表现,也说起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强子爸爸愧疚地说:“我只想着多挣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没有顾及他的感受。我和他妈妈决定不出去了,我们准备利用学到的技术,把路边的那几亩田改造成葡萄园,在家一样能挣钱。”我为强子感到高兴,他终于有个完整的家了。强子听到爸爸的话,高兴得一蹦老高,憋在心底的泪水也终于流了下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0日 第04版
作者:唐晓勇
相关文章:
去家访,帮学生“找回”爸爸04-20
暖心!校门口建起了家长驿站04-18
中国开设多样体重管理门诊服务健康生活04-14
5岁男童近视1000度,只因做了这件事04-14
父母打造体能房!5岁女孩变身小哪吒04-13
“机器人爸爸”能否延续父爱04-11
赵德发:粉坊里的少年时光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