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年来被评为A级纳税人。然而在2020年的纳税信用评级中,该公司的纳税信用级别下降至B级。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涉税专业服务协会会员单位协助其核查后发现,由于当年度该公司税务人员离职时未做好交接工作,公司漏报印花税,导致信用降级。
“这种情况是该公司的一次偶发过失,并非主观故意行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涉税专业服务协会会长杜小强表示。因此在该公司补充申报印花税并缴纳税款和滞纳金后,协会会员单位协助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了信用修复申请。5个工作日后,该公司的纳税信用得以修复。
上述情况并不是一家公司的个例。“其实,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影响,是可能会暂时出现信用不良情况的。”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这时纳税信用修复机制的意义就凸显出来——允许非主观故意的失信纳税人通过补缴税款、纠正行为、信用承诺等方式修复信用级别。
近年来,我国纳税信用修复管理体系日臻完善。2019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纳税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对纳入纳税信用管理的企业纳税人,允许其通过作出信用承诺、纠正失信行为等方式修复纳税信用。2021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进一步扩大纳税信用修复范围,为失信纳税人提供了重建信用的机会和更多权利救济的途径。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税务部门借助征纳互动服务,完善纳税信用提示提醒机制,及时提示纳税人纠正失信行为,共帮助1300万户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修复或升级。白彦锋认为,纳税信用修复机制为失信企业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了惩戒与教育并重的治理理念,既维护税法刚性,又给予纳税人自我纠偏的空间,有利于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重塑良好信用形象。
在基层税务工作中,时常会出现纳税人急迫地需要修复纳税信用的情形。记者了解到,一些税务部门通过开设快速通道,提高了受理纳税信用修复申请的效率,及时帮助符合修复标准的企业重获良好信用。
“我们接到一笔订单,但开发票时发现我们是D级纳税人,开具发票受限。我该怎么办,现在很着急。”去年7月,“小李专线”接到了某牧业有限公司的求助电话。
“小李专线”是吉林省龙井市税务部门设立的税费服务专属热线,其聚焦纳税信用修复、非正常户解除等高频难点问题。经调查,该公司财务人员在工作交接时存在疏漏,导致公司出现长时间逾期未申报记录,被认定为非正常户。因而纳税人信用级别被评定为D级,在使用发票时被限量控制。考虑到无法开具发票将影响企业接收订单,龙井市税务部门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机制,帮助公司及时完成了纳税信用修复,恢复信用级别至C级,并顺利开具发票,完成了该笔订单。
“从企业提出修复意向到最终完成信用评价,我们提供全流程快速服务。”国家税务总局龙井市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副所长白燚桥介绍,对于需要补充纳税材料的企业,“小李专线”工作人员会通过远程屏幕共享,实时指导纳税人在电子税务局提交修复申请。
目前,地方税务部门在纳税信用修复工作中越来越重视提升数字能力。黑龙江税务部门开展智慧监管,通过电子税务局“智能体检报告”和征纳互动精准提示,帮助企业减少信用失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税务部门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运用AI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精细税费服务,及时引导纳入纳税信用管理的纳税人依法依规开展纳税信用修复。
据了解,今年税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修复机制。纳税人发生未按法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资料备案等事项且已在3日内补办的,可按100%加分比例修复对应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分值。履行相关法律义务依法解除非正常状态的纳税人,无需提出纳税信用修复申请,税务机关将按照相关规定重新评价其及其关联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系列举措将进一步降低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激励纳税人合法依规生产经营、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市场氛围。”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院长张巍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赵东宇)
相关文章:
刘强东送外卖,“千亿大佬”下场是否颠覆基础商业伦理?04-23
纳税信用修复机制持续完善——“珍惜纳税信用”系列报道之三04-23
金融税费享“云端”服务 京沪深三地助力企业红利直达快享04-22
向“潍”来·看未来媒体行|探寻潍坊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密钥”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