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王世珂 通讯员 马雯 刘倩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肥胖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健康人群高出50%-100%。河南省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专家指出,肥胖会通过慢性炎症、激素紊乱、代谢失调和免疫抑制等机制,为癌细胞生长提供“温床”,显著增加多种癌症风险。不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防控。以下基于最新研究和权威指南总结的“六道防火墙”策略。
调整饮食:优选“抗癌菜单”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花椰菜)和深色绿叶菜(如菠菜),其中的异硫氰酸盐能降低肺癌、胃癌风险。每周吃2-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补充Omega-3脂肪酸,减少结直肠癌和乳腺癌风险。同时,远离高糖、高脂、高盐的“三高”食物,戒掉含糖饮料(包括“零糖”饮料),用白水或淡茶替代。
科学控体重:吃对顺序,规律三餐
参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每日热量摄入男性控制在1200-1500千卡,女性1000-1200千卡。进餐顺序上建议先喝汤,再吃蔬菜和蛋白质,最后吃主食,可减少热量吸收。注意早餐必吃,晚餐建议在17:00-19:00完成,餐后避免进食,但可饮水。
坚持运动:打破久坐,增肌减脂
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降低乳腺癌、肠癌风险。搭配每周2-3次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每次10-20分钟,隔日一次,增肌提代谢。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保持挺腰收腹,减少腹部脂肪堆积。
戒烟限酒:远离双重致癌风险
吸烟与肥胖叠加,癌症风险倍增,建议彻底戒烟。酒精会加剧肝癌、乳腺癌风险,肥胖者更需严格限酒,建议男性每日小于等于25克,女性小于等于15克。
规律作息:睡好觉,减压力
每晚保证7-9小时睡眠,为避免褪黑素分泌不足,建议23点前入睡,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蓝光。每天花10分钟冥想或做瑜伽,降低皮质醇水平,减少内脏脂肪堆积。
精准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肥胖人群需进行个性化癌症筛查(根据家族史、基础病调整)。从饮食、运动、代谢到筛查形成闭环,尤其需关注内脏脂肪和代谢指标(如血糖、血脂),定期体检可降低40%-60%肥胖相关癌症风险。
前列腺癌(男性>50岁):每年PSA检测。
肝癌(合并脂肪肝/肝炎):每3-6个月查腹部B超+AFP。
结直肠癌(肥胖者风险高1.5-2倍):40岁起每年粪隐血,阳性则肠镜;高危人群(如家族史)30岁起筛查。
乳腺癌(女性>40岁):每年乳腺超声+钼靶。
子宫内膜癌(肥胖女性):定期妇科检查+阴道超声+CA125。
健康知识多一点(120)栏目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主办
相关文章:
政校企携手!平顶山学院春季双选会2万岗位助力毕业生充分就业04-14
中国开设多样体重管理门诊服务健康生活04-14
龙湾,捧回“一星平安金鼎”!04-14